
+86-0515-88444000
時間:2017-02-21 點擊量:174
一群建筑工人扛著各種工具,來到位于昆明白馬小區澄碧巷的水塔下面。他們的任務,是在1個月的時間內,拆除這座高40米的水塔。水塔建于1995年,如今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使命,要謝幕了。
不僅白馬小區水塔,遍布昆明城區,聳立了20多年的9座水塔也已進入生命的倒計時,只有6座會被保留。這15座水塔多建于20世紀90年代,幫助解決了昆明成千上萬住戶家中水小、無水的生活難題。
水塔的謝幕,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但在一些人的記憶中,它們依然高大。
謝幕
白馬小區的水塔是2010年以后“賦閑”的。這座高40米的水塔已出現傾斜和開裂,考慮再三,自來水公司決定拆除。
“白馬小區那個水塔非拆不可嗎?”
“嗯,有安全隱患。二次加壓也不需要它了?!?/p>
2015年7月24日,昆明通用水務自來水有限公司的辦公室內,泵站管理部經理鐘海東、水廠運行部經理韓署亮等人正在討論,昆明有15座由自來水公司管理的水塔,是留還是拆?
于鐘海東而言,這15座水塔不僅是工作場所,更是自己十幾年來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從剛開始維修、管理水塔,到后來指導別人管理維修水塔,他和水塔早已難舍難分?,F在卻要由自己來決定水塔的“生死”,鐘海東多少有些不忍?!坝械乃?年齡比我都大?!?/p>
20世紀90年代,昆明市的白馬片區、棕樹營片區、黃瓜營片區等地處于自來水供水末端,地勢高低不平,相同的水壓難以滿足供水末端高樓住戶的用水需求。為了進行二次加壓,解決這部分高層住戶家里水壓小、沒水等問題,15座水塔相繼建起,分布在曙光小區、黃瓜營小區、永昌南區、永昌西區、劉家營、白馬東區、豐寧小區、菱角塘小區、棕樹營小區、春苑小區、華山西路小區。這些水塔給城市供水幫了大忙,住戶家里的自來水流趨于穩定。
2007年,昆明市第七自來水廠投入使用,加上供水管網、泵站的優化升級,城市水壓漸漸穩定下來,不再需要水塔加壓了。從那以后,不少水塔閑置下來,并開始出現下陷、開裂等問題,帶來了安全隱患。
白馬小區的水塔是2010年以后“賦閑”的。2015年,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數據發現,這座高40米的水塔已出現傾斜和開裂,塔傾斜最大偏差60毫米,沉降3.26毫米,塔身多處出現裂痕??紤]再三,自來水公司決定拆除水塔。
經過1年的籌劃,白馬小區水塔于12月2日動工拆除。拆塔之前,水務工作人員再次檢測了周邊的水壓數據,確認改造后的管道和泵站能滿足高層住戶的水壓需求。
看著鄰居一樣陪伴自己多年的水塔要拆,不少白馬小區的住戶經過時,會特意掏出手機,拍下水塔最后的身影。鐘海東和同事也時不時會到拆除點來,拍幾張照片,再看幾眼自己曾修理過的閥門。
“20年了,我的孩子都20歲了。我1994年結婚,搬來白馬東區,那時水塔就在這。1995年兒子出生,如今兒子長大成人,水塔卻要拆了?!闭f起水塔,白馬東區住戶蔣女士很是不舍。
12月底,華山西路水塔也要動工拆除;建于同一時代的其他8座水塔——棕樹營小區水塔、黃瓜營小區水塔……也將逐一告別城市。到2018年年底,這些水塔將全部拆除完畢。自來水二次加壓的任務,將由水泵房抽水泵承擔。
運轉
水塔旁配有清水池、水泵房,水從自來水廠流出,注入清水池,再通過抽水泵抽上蓄水池,供給高層住戶。
水塔的歷史,已鐫刻進了鐘海東的人生。他依然記得,1993年自己剛參加工作,接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修理水塔下水管的閥門。那時,許多閥門剛建成不久,有個閥門螺絲松了,需要更換。
在師傅指導下,鐘海東擰開閥門,換了螺絲??粗@個閥門,他感覺到一絲喜悅從心底升起?!安灰】?它(螺絲)關系到整座水塔的安全運行?!辩姾|說。
自來水公司管轄的15座水塔里,最高的水塔有40多米高,外形多為傘狀。因其高高聳立的形狀,與周圍老小區低矮的住宅樓形成鮮明對比,水塔成了這些老小區的地標建筑。
但是,令鐘海東印象最深刻的,是建于1970年的華山西路水塔?!八鼞撌抢ッ髯钤绲乃?建在昆明第一座自來水廠——五華水廠舊址上,有法國人留下來的管網和閥門設備?!?/p>
華山西路本來地勢就高,這里的水塔是15座水塔里最矮的一座,僅12米。除了它的年齡外,華山西路水塔還是外形最獨特的,它顯得低矮粗實,呈圓柱狀,水泥外墻,底部空心,里面分布著水管、閥門。水塔頂部外面觀測水位的標尺已閑置多年,停在刻度零上,標尺的作用已被網絡數據檢測軟件代替。
接觸水塔這么多年,鐘海東對水塔的運行已非常熟悉。水塔的存水量從50立方米到200立方米不等,一座水塔旁配有一個清水池、一個水泵房,水從自來水廠流出,注入清水池,再通過水泵房里的抽水泵將清水池的水抽入水塔上的蓄水池,蓄水池的水從高處流下,供給高層住戶。塔上的蓄水池每年要清洗2次,每次清洗都要把水抽完,把閥門關停,幾名清洗工下到池里清洗,而
后還需進行消毒等工作,整個過程持續半天時間,期間可能會影響到住戶用水。
“水塔最‘風光’的時候,大概是2000年前后。那時一個水塔旁的泵站里有三四個工人駐守管理,24小時輪流值班,確保水塔正常運行?!辩姾|回憶。而現在,隨著管網、泵站和網絡的升級改造,還在使用的水塔也已從原來的人工管理變為了遠程網絡管理。
退休
水塔完成了使命,高玉明也將迎來自己最后的工作時間。2017年1月,年滿60歲的他將正式退休。
高玉明就快要退休了。他曾是自來水公司負責駐守泵站的管理工。
12月初的一天,高玉明來到白馬水塔下面,看著建筑工人忙上忙下準備拆除,60歲的他心里感覺“不是滋味”。站在塔底,昂起頭看著塔頂,他眼神有些迷離,“舍不得、舍不得……”他嘴里一直嘟囔著,不知是舍不得水塔,還是舍不得退休。
1974年,高玉明進入昆明通用水務自來水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水管維修工。2005年,他被派到水塔旁的水泵房里工作,管理過棕樹營小區、白馬小區的水塔。
在他看來,水塔的管理是個精細化的工作。每個閥門、每個螺絲、每根管道都要維護,“哪怕是一絲的失誤都不能有”。每天,工人需要檢查壓力表、供水閥、觀察水位,有時還要去小區對高層住戶入戶調查,詢問家中水量情況,及時調整水壓?!皠傞_始,很多儀表數據都要人工抄寫,有時也會出現抄不準確的地方,后來慢慢熟練了,數據偏差就越來越小。再往后,網絡管理了,數據直接會顯示在電腦上,方便很多?!?/p>
除了檢查儀表、水管、閥門外,塔頂蓄水池的水質、水量等也要檢查。檢查蓄水池免不了要爬到塔頂,從一樓的小門進入水塔,里面只有一把簡單的梯子,與地面垂直,直通頂部。要想上塔頂,必須一步一步往上爬。
第一次攀爬這么高而且垂直的梯子,高玉明覺得自己爬不上去。同事叮囑他“不要往下看”,他硬著頭皮開始往上爬。一步、兩步,越往上越覺得費勁。同事的叮囑被他拋在腦后,爬到一半時,他忍不住低頭往下看了幾眼,“嚇得手腳發軟”。最后,高玉明終于戰戰兢兢地爬上了水塔頂端。
但是,經過幾年的鍛煉,高玉明也就習慣了這種“爬高上低”的工作。15座水塔的頂他都上去過,已記不清上下塔頂多少次了?,F在爬塔對高玉明而言簡直是小菜一碟,“可以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彼ρ?。
2007年以后,城市供水管網優化,不少水塔閑置下來,加之網絡化管理的普及,高玉明和同事的工作量減少了很多。2010年,水塔實現無人監管,高玉明告別了水泵房,被派去管理高位水池。水池的運行模式與水塔極相似,他管理起來得心應手。但是,“剛離開水塔的一兩個月,去上班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地想往水塔那邊去?!备哂衩骰貞?。
如今,水塔完成了使命,高玉明也將迎來自己最后的工作時間。再過幾天,到了2017年1月,年滿60歲的他將正式退休,離開工作崗位。
這幾天,高玉明多次來到白馬小區水塔旁,駐足觀望,想象著水塔拆除后的樣子,回想自己爬過的樓梯,擰過的閥門,摸過的水管。他的計劃是,退休后,有空要多給孫子、孫女講講以前在水塔上工作的日子,還要帶他們去水塔看看?!罢f不好,再過幾年,可能昆明城里就見不到水塔了?!?/p>
苦樂
每次在水塔頂部工作完畢后,何建寧都會坐在塔頂休息片刻,眺望四周。這里風景獨好,昆明的大街小巷一一映入眼簾。
水塔好比一部機器,日常的維修、管理工作也難以完全避免故障。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時,何建寧和他的2名同事就該出場了。
何建寧是自來水公司的一名維修工,1981年參加工作。2003年,他開始從事水塔、水泵修理工作,直到現在。維修工與管理工不同,既要上得水塔,也要下得水池、閥門井。
閥門井深約10多米,不少閥門都安裝在井底。井底空氣稀薄,有時有害氣體還會淤積,修理工常出現頭暈、胸悶、呼吸困難的狀況,每次何建寧和同事都要戴上防毒面具。經常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工作,何建寧和同事常感不適?!斑@就要求維修工要熟練,盡量減少在井下的作業時間?!彼f,一有空,同事們就會在一起研究,模擬一些井底閥門可能出現的故障,找到最快速的維修辦法。
而維修水塔內部的故障,也是工作的一個難點。水塔內部設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閥門,一些閥門很重,每次維修時,都要站在水塔不同高度的平臺上,由3個人合力將閥門提起來,修好之后再把它放回去。
維修工作有時需要帶水作業。2005年冬天,菱角塘小區水塔的水管螺絲松動,水不斷往外噴涌,何建寧和同事穿上防水衣來到閥門旁,水不斷噴涌而出,模糊了視線,維修起來困難重重。經過3個多小時,閥門修理好了,而何建寧和同事全身也濕透了,同事后來感冒數天。
“和水打交道,干燥的時候少,濕身的日子多?!焙谓▽幮?。
提起自己的工作,何建寧“又愛又怕”?!皭邸钡氖?每次成功處理故障能帶來極大的成就感,“怕”的是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指責。因為一些管道故障維修不易,花的時間長,住戶用水不便,難免說些閑話:“工人偷懶。多少天了,咋個還沒有修好?!泵慨斅牭竭@樣的指責,何建寧經常會解釋一陣,有時還會帶人家到現場看一看維修的情況,盡量講明原因。
從事維修10多年,工作時間不固定,何建寧有時覺得“對不住家人”。女兒上小學需要接送,有時忙于工作耽誤了時間,女兒就會在老師的辦公室等他來接?!拔业?你咋個才來啊,人家都走完了?!泵慨斅牭脚畠哼@樣的抱怨,何建寧都覺得愧疚。
這份工作也有愜意的時刻。每次在水塔頂部工作完畢后,何建寧都會坐在塔頂休息片刻,眺望四周。這里風景獨好,昆明的大街小巷一一映入眼簾,此時,成就感油然而生。
未來
“白馬小區水塔拆了以后,空地應該會規劃成綠化。不過希望能留下一些跟水塔有關的物品,作為紀念?!?/p>
白馬小區水塔將在明年1月拆除完畢,其他幾座水塔也將陸續開拆。再過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這些曾高高聳立在昆明城里的“地標”就會悄悄退出歷史的舞臺。
水塔拆除后,留下的地會作何用途?談及這個問題,鐘海東、高玉明、何建寧三人都搖頭?!安恢???赡軙糜谑姓ㄔO或者還給小區,也有可能修綠化帶,或者蓋別的什么設施?!辩姾|猜測:“白馬小區水塔拆了以后,空地應該會規劃成綠化。不過希望能留下一些跟水塔有關的物品,作為紀念?!?/p>
華山西路水塔旁的水泵設備將會被保留,經過合理設計后,保留下來不用的設備將作為陳列品展示。這些設施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有些設備據考證來自法國,經歷了近一個世紀被完整保留,也算是文物了。也許將來的某一天,這里會修建成一個小型的自來水博物館。
水塔拆除,新設備和新技術頂上;老工人退休,年輕人接班。水塔,這個曾經惠及千家萬戶的設施,正慢慢離開昆明人的視野,一如當年它的慢慢出現。人們或許會在茶余飯后聊起“這里曾經有座水塔”,也可能會有幾人想起水塔曾惠及千家萬戶。他們或許會指著某塊綠地、某座高樓抑或是某一條路,告訴自己的后輩,這里曾經有過一座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