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515-88444000
時間:2019-05-09 點擊量:137
水塔山的名字里有個民生故事。
當年,七紡片區和六道灣片區居民吃水難,黨和政府將水磨河地下水引上山,并在山上建起多座高位水池,方便居民吃水。各族群眾銘記黨恩,給這座荒山起名水塔山。
解決了吃水問題,剩下的最緊要的是改善環境,圓老百姓一個綠色的夢。
1987年,水塔山啟動荒山綠化工程,1999年工程完工,先后有60萬人次來到山上植綠,他們是水塔山昔日荒山變公園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自治區勞動模范、水磨溝區林業園林管理局園林隊副隊長王培新就是其中的一員。當時年僅23歲的王培新成為綠化工程設計、技術指導骨干。
“山上種樹最大的困難就是交通問題,沒有車,全靠兩條腿?!蓖跖嘈抡f,山上一些植綠條件差、石頭多的地方,還是部隊官兵用盆子、桶子抬著土上山,“種完樹要集中驗收,晚上還在山上搭帳篷過夜,把樹種活比養一個孩子還要困難?!?/p>
樹種下了,需要澆水。當時,就在山上鋪設管道,從山下的虹橋污水處理廠引用再生水,一心想把樹種活。樹木的成活率較高,每年保持在90%左右。
“當時,就一心想著把樹種活,改善水磨溝區的環境,讓更多的企業來水磨溝區投資落戶?!蓖跖嘈抡f。
數據顯示,到1999年,占地面積2140畝的水塔山綠化面積達到1800畝,共種植樹木60萬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引領帶動廣大干部群眾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持之以恒開展義務植樹,踏踏實實抓好綠化工程,豐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人人出力,日積月累,讓我們美麗的祖國更加美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孫后代。
水塔山從一片荒山到一片樹林的實踐證明,有了矢志不渝的拼搏和苦干實干的奉獻,有了對綠色理念的徹悟和堅守,生態環境一定能實現根本性改善。
荒山變公園,有綠有內涵
樹活了,山上有了綠色,游玩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家住高家莊的市民盧貴蘭每天都要帶著孫子上山游玩。曾在七紡工作的她也參與到水塔山的荒山綠化工程中。
“樹多了,風沙就少,環境好了,人也就喜歡往山上跑?!北R貴蘭說。
30歲的張瑞軒從小生活在水塔山腳下,現在是水磨溝風景區的一名講解員。她說,小時候的水塔山上還只是一棵棵小樹,沒想到現在已經變成了風景名勝區,變化太大了。
1997年至2015年,水塔山公園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建和打造,相繼建成了仿古建筑白塔、“一炮成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健身步道,同時,被納入到水磨溝風景區管理,公園化進程加快。
王培新說,水塔山綠化工程完成后的十余年,除了打造景區基礎設施外,還陸續更新了山上的樹種,將部分榆樹改種為云杉、紫穗槐、山桃、山楂等50余個品種。
根據水磨溝風景區辦公室統計,2017年,水塔山公園共接待各類游客60余萬人次,其中不乏一些旅行社帶團來的內地人和外國人。
兩代人,31年如一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人不負綠,綠定不負人。王培新說,這片林子是數十萬人不懈奮斗的結果,如今綠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銀山,它美化了這座城市的環境,也為市民提供了旅游休閑的場所。
55歲的王培新盡管已經轉到其他崗位,還是會時常來這片林子轉轉,久久不愿離去。
更多的綠色福利,還在路上
今年,首府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申報工作,力爭2020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水磨溝區對水塔山、溫泉山、清泉山、雪蓮山等10余處荒山陡坡裸巖進行綠化補植,完成“樹上山”“地變綠”800畝綠化。
因山上陡坡裸巖種植難度大,土層只有幾厘米,甚至刨開巖石種樹,為此,園林工人們采取魚鱗坑的方式,提高坡體植樹的存活率,讓山體全部綠起來。
魚鱗坑是在較陡的梁卯坡面和支離破碎的溝坡上沿等高線自上而下挖出的半月形坑,形如魚鱗,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內栽樹,可減少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水磨溝林業園林管理局副局長王樹林說,水塔山作為提升宜居城區的重要抓手,將重點打造成市民休閑、健身、科普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依托于水塔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水磨溝區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除七坊街文化創意產業園外,今年,水磨溝區啟動了水塔山旁的北山坡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
水磨溝區文化體育旅游局局長馮屏說,“文化+旅游”,離不開優渥的生態環境,有著水塔山的秀美風光,相信北山坡文化創意產業園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入駐,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為旅游注入綠色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學習領會這一思維方法,要求我們能夠在歷史與未來的坐標軸上,善于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著力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綠色發展改變了水塔山的面貌,當地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烏魯木齊正在持續推進全域旅游,更多的綠色福利,還在路上……